九月十日

菅原道真的名篇與他的小故事

Posted by Peter on September 10, 2025

今天剛好是九月十日,趁這個機會為大家介紹一首詩,詩名正好也是「九月十日」。在正文之前,大家可以先試著讀看看。

去年今夜侍清涼
秋思詩篇獨斷腸
恩賜御衣今在此
捧持每日拜餘香

不知道大家讀完這首詩之後有什麼感覺呢?覺得「清涼」兩字很奇怪,還是覺得「斷腸」的感覺很令人難受呢。

這首詩是日本詩人菅原道真於西元 901 年所著,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政治家,同時也是詩人跟歌人。他作為日本的政治家,曾經當到日本的宰相,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顛峰,但,在他的人生最高潮的時候,卻遭到了周遭讒言佞語的攻擊與當時的醍醐天皇的不信任,將他從京都流放到了太宰府,也就是現在的九州福岡縣的太宰府市。

這首詩就在他流放到太宰府的那年寫下,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,九月十日的晚上,道真在遙遠的太宰府時依舊回憶著去年自己侍奉著天皇的模樣,「清涼」是當時的宮殿「清涼殿」的略稱,道真想到了去年的這個晚上在京都的自己而肝腸寸斷,十分難過。儘管如此,道真在太宰府依舊守著天皇賜下來的「御衣」,也不曾懈怠每天的禮儀。道真將自己的人生貢獻給了國家,落得這番境地後,他沒有對不信任他的天皇說出什麼,只是透過詩表達了自己的悲傷。

這首詩除了表達出道真的忠貞與熱心之外,還有幾點可以藉著這首詩一併與大家分享的。

首先是日本的文學,講到日本的韻文學,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「俳句」與「和歌」,「詩」甚至會讓很多人感到奇怪,日本怎麼會寫詩呢?

其實古代的日本受到中國非常大的影響,從文字到文學上面處處都有中國的痕跡。在日本與中國開始交流後,日本派了留學團,史稱遣隋使、遣唐使,前往中國去學習,學習的東西各式各樣,也就導致了當時的日本十分流行寫「漢詩」並留下了許多的漢詩集,這個時期也有個很有趣的別名:「國風暗黑時代」。

如果說這個時期是國風暗黑時代的話,那自然也會有不暗黑的「國風時代」,國風時代被譽為日本最重要的時代之一,日本在吸收了來自中國的知識與文學之後,將其中的內涵轉化,創作出了『源氏物語』、『古今和歌集』等等的大作。菅原道真雖然主要是個漢詩人,但可以稱他為國風時代的推手也不為過。

平安時代的日本有著將人派遣至唐朝留學的傳統,菅原道真的爺爺,菅原清公就曾經作為遣唐使前往唐朝學習。道真後來也被選上作為其中一人準備前往唐朝,但那時的唐朝逐漸衰敗,意識到這點的道真上書給天皇,建議廢止遣唐使這個制度,而接納這個建議的日本則中斷了與唐朝的交流。中斷交流之後,日本有了時間可以好好消化以前學來的東西,反而誕生出屬於自己的璀璨的文化。

碰巧的是,道真凋零後的不久,『古今和歌集』就在醍醐天皇與紀貫之的推動下誕生,作為日本第一部的敕撰和歌集其重要之處自不可言喻,後續時代則百花齊放,有了各式各樣的和文學誕生。話說,道真的和歌也寫得非常好,除了有收錄進百人一首的和歌外,還有一首我特別喜歡的,翻譯借自維基百科。

東風吹かば にほひおこせよ 梅の花 主なしとて 春を忘れそ
譯:東風若吹起,致使庭香乘風來,吾梅從失主,亦勿忘春日。

這樣的結果不禁讓人會想,要是道真繼續待在醍醐天皇身邊,醍醐天皇是否還會下令編撰和歌集呢?又或是說,日本的漢詩文化是否就真的會這樣結束呢?這些問題雖然沒有結果,但想想總是有趣的。